目標客戶明確了以后,接下來就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產品。比如,我們確定一個人為我們的目標客戶,就要考慮應該用哪一款產品為他提供服務。這是非常重要的。也就是找準目標客戶以后,你要用一種媒介,即一款產品跟目標客戶進行無障礙交流互動。這樣的一款產品非常關鍵。所謂的網上找準核心產品就是你跟目標客戶建立溝通的橋梁。比如,格力空調非常不錯,廣告寫得好:好空調,格力造。格力空調就是格力集團的核心產品。但是格力集團只賣空調嗎?顯然不是。同樣,說到冰箱,你可能馬上會想到海爾集團。難道海爾只賣冰箱嗎?顯然也不是。海爾集團還在生產銷售其他產品,如熱水器、電腦、手機等。但冰箱是海爾集團的核心產品。來自深圳網站建設公司小編分享:
任何產品在開發之前,總是要面臨各種需求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從這一堆“用戶需求”中,提煉出產品真正需要開發的核心點,進而獲得用戶滿意,這始終是任何產品經理苦思冥想的地方。
我想,OPPO和小米在2016年的競爭或許可以給我們做產品帶來一點啟示。首先申明,我不是任何手機粉,也不是任何手機黑,我只是一個理性的產品使用分析者。
我們看到,OPPO和小米在2016年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互換變化。被稱為只會打電視廣告的OPPO賣出的手機數量,居然全面超過了被稱為互聯網思維產品引領者的小米。
從生產角度來看,現在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非常成熟,某種程度上來講,就是各種硬件的組合,再加上系統和軟件配合。
任何產品在開發之前,總是要面臨各種需求。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從這一堆“用戶需求”中,提煉出產品真正需要開發的核心點,進而獲得用戶滿意,這始終是任何產品經理苦思冥想的地方。
我想,OPPO和小米在2016年的競爭或許可以給我們做產品帶來一點啟示。首先申明,我不是任何手機粉,也不是任何手機黑,我只是一個理性的產品使用分析者。
我們看到,OPPO和小米在2016年的市場份額出現了互換變化。被稱為只會打電視廣告的OPPO賣出的手機數量,居然全面超過了被稱為互聯網思維產品引領者的小米。
從生產角度來看,現在智能手機的解決方案非常成熟,某種程度上來講,就是各種硬件的組合,再加上系統和軟件配合。
分析產品核心競爭力分為三步:
了解產品是什么?
了解市場;
產品可行性:模式可行性、商業可行性;
團隊是否夠優秀;
能否建立行業核心競爭力,形成壁壘;
如果產品可以從外部直接體驗,那么會被競爭對手利用-這正是體驗驅動型產品存在的問題。
產品體驗是準入門檻,不是核心壁壘。
個人理解,這句話主要是針對運營型、技術型產品。這類產品最關鍵是要解決用戶需求,然后是操作流程,最后才是產品的交互體驗。
商業產品廣告做得好,也不是核心競爭力。因為廣告價值受制于兩個方面:廣告策略、廣告主。核心競爭力只能夠來自上游:找到用戶、轉化用戶。
總結:
拆借業務閉環所需環節;
分析、篩選關鍵環節;
攻克關鍵環節的方法和能力;
我們說到永和豆漿的時候,你真的會認為永和只做豆漿嗎?當然不是。永和是臺灣的一個品牌,以做豆漿起家,但它不僅做豆漿,還賣中式快餐,賣包子、稀飯……核心產品是永和豆漿。說白了,你可以以核心產品打動消費者,但不一定以核心產品贏利,核心產品是你跟顧客建立溝通的一座橋梁,一條紐帶。通過核心產品跟目標顧客建立聯系以后,可以通過公司的其他產品賺錢贏利。一般情況下,核心產品都是一家企業的品牌或口碑標志,顧客很樂意接受這樣的產品,這樣的產品有獨特性,跟競爭對手存在明顯的區別。
說到核心產品,其實沃爾瑪超市的天天平價也是一樣的道理。比如某一天,沃爾瑪的雞蛋很便宜,你進入沃爾瑪超市之后,會因為雞蛋便宜而只買雞蛋嗎?不會。在里面轉一圈,付款的時候,你會發現不知不覺購物車里的東西已經滿滿的了。沃爾瑪超市是通過這種特價產品吸引顧客的,顧客在購物的時候,會順便把需要的其他物品一起買了。可見,塑造核心產品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顧客更樂意接受企業的其他產品。
一定要明白,核心產品要有核心賣點,要與同類產品有顯著的區別。因為核心產品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。“好空調,格力造”,格力賣的是核心技術。很多知名企業賣一款核心產品的目的不僅僅是賺錢,更重要的是跟顧客建立關系,與顧客拉近距離。現在的小米手機非常火,你買一部小米手機,小米公司賺錢嗎?不一定賺錢。它不只靠小米手機賺錢,還靠“米粉”下載小米手機支持的一些App (Application,應用程序)賺錢,小米手機是在用互聯網生態系統賺錢。
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:企業借力互聯網的最佳時機的作用